第2章 机床与账本

>>> 戳我直接看全本<<<<
机械厂坐落在工业区的角落,几排破旧的厂房孤零零地立在荒地上,围墙是用铁丝网围起来的,上面爬满了野草。

陈阳跟着傅星走进厂区时,正赶上工人下班,一群穿着蓝色工装的工人说说笑笑地走出来,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,衣服上沾满了油污。

“这就是咱们以后干活的地方?”

陈阳有些发愣,眼前的景象比他想象中还要简陋。

傅星却显得很平静:“能有个落脚的地方就不错了。

你去机修车间报道,我去办公室找主任。”

原来傅星凭借着大学文凭和一口流利的普通话,被厂长看中,安排在办公室做文书工作。

陈阳背着帆布包,按照傅星指的方向找到了机修车间。

车间里弥漫着刺鼻的机油味,各种机床整齐地排列着,巨大的轰鸣声震得人耳朵发麻。

一个穿着油腻工装的老师傅正在擦机床,看到他进来,抬起头:“你就是新来的学徒?”

“是,师傅,我叫陈阳。”

他连忙鞠躬。

“我姓王,以后你就跟着我。”

王师傅的声音沙哑,脸上刻满了皱纹,“先去领套工装,然后把这堆零件分类整理好,下午跟我学拆车床。”

陈阳赶紧去仓库领了套工装,衣服又大又旧,散发着一股霉味。

他换好衣服,拿起抹布开始整理零件,各种各样的螺丝、齿轮、轴承堆了满满一地,他得按照型号和规格分类放好。

这活看起来简单,做起来却不容易,稍不注意就会分错。

中午吃饭的时候,陈阳在食堂遇到了傅星。

傅星穿着干净的白衬衫,手里拿着一个饭盒,正和几个办公室的人说话。

看到陈阳,他笑着走过来:“怎么样?

累不累?”

“还行,就是零件太多,有点记不住。”

陈阳摸了摸肚子,食堂的饭菜是白菜炖豆腐和糙米饭,味道寡淡,但他饿坏了,吃得很香。

傅星把自己饭盒里的肉夹给陈阳:“多吃点,下午才有劲干活。

我帮你找了本《机床零件手册》,晚上给你送去。”

“谢谢。”

陈阳心里暖暖的,低头扒拉着米饭,把肉片埋在饭里,舍不得吃。

下午,王师傅开始教陈阳拆车床。

他一边拆一边讲解:“这是主轴箱,里面装着齿轮和轴承,负责传递动力;这是进给箱,控制刀具的移动……”陈阳听得很认真,手里拿着傅星送的笔记本,把王师傅的话一字一句记下来。

拆到一半,王师傅突然停下来:“你自己拆剩下的,我去抽烟。”

说完就转身走了。

陈阳看着散落一地的零件,心里有些发慌,但还是硬着头皮动手。

他按照王师傅教的方法,小心翼翼地拆卸着,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翻笔记本,实在记不住就把零件的位置画下来。

等王师傅抽烟回来,看到陈阳己经把车床拆得七零八落,零件摆放得整整齐齐,不禁有些惊讶:“你小子还挺聪明,第一次拆就能拆成这样。”

陈阳不好意思地笑了笑:“都是师傅教得好。”

接下来的日子里,陈阳每天天不亮就起床,先把车间打扫干净,然后帮王师傅准备工具。

白天跟着王师傅学习拆修机床,晚上就借着宿舍昏暗的灯光看《机床零件手册》,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记下来,等第二天问王师傅。

傅星的工作也不轻松,他每天要处理大量的文件,还要跟着厂长去跑业务,经常忙到很晚。

但他每天都会抽时间来看陈阳,有时候带个苹果,有时候带本技术书,两人坐在宿舍门口的台阶上,聊着各自的工作和未来的打算。

“我今天算了下厂里的账目,发现咱们厂的零件损耗率太高了,很多零件明明还能用,却被当成废品扔了。”

傅星拿出一个笔记本,上面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数据,“要是能把这些零件回收利用,能省不少钱。”

陈阳凑过去看笔记本,上面画着各种图表,还有详细的计算过程。

“可这些废零件就算回收了,也没人会修啊。”

“你会啊。”

傅星看着他,眼睛亮晶晶的,“你不是跟着王师傅学修机床吗?

这些零件对你来说应该不难修吧?”

陈阳愣了愣:“我试试?”

从那天起,陈阳开始留意车间里的废零件。

每次有零件被当成废品扔掉,他都会偷偷捡回来,晚上带回宿舍,借着灯光一点点修理。

有些零件只是生锈了,他用砂纸打磨干净,再涂上机油,就跟新的一样;有些零件是齿轮坏了,他就对照着手册,一点点打磨修复。

傅星则负责记账,他把陈阳修好的零件分类记录下来,算出节省的成本。

第一个月下来,他们竟然修好了二十多个零件,节省了两百多块钱。

当傅星把这个结果告诉厂长时,厂长惊讶得合不拢嘴,当即决定成立一个零件修复小组,由陈阳负责,每月给他多加五十块奖金。

陈阳拿着奖金,第一次在深圳买了肉,和傅星在宿舍的小炉子上炖了一锅红烧肉。

肉香飘满了整个宿舍,引得工友们都来围观。

“陈阳,你小子可以啊,刚来就涨工资了。”

一个工友打趣道。

“都是傅星帮我出的主意。”

陈阳不好意思地挠挠头,把最大的一块肉夹给傅星。

傅星笑了笑,又把肉夹回陈阳碗里:“你应得的,这都是你辛苦修零件换来的。”

两人相视一笑,眼里都带着默契。

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,他们就像两棵相互依偎的小草,在风雨中互相扶持,共同成长。

转眼间三个月过去了,陈阳的技术越来越熟练,车间里的机床不管出什么故障,他都能很快找到问题所在,修好的零件也越来越多。

王师傅对他赞不绝口,经常在其他师傅面前夸他聪明能干。

傅星也渐渐适应了办公室的工作,他不仅把厂里的账目打理得井井有条,还提出了很多节约成本的建议,深得厂长的器重。

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英语,准备参加成人高考,继续深造。

这天晚上,陈阳正在宿舍修理一个齿轮,傅星拿着一张报纸兴冲冲地跑进来:“陈阳,你看!

深圳要举办首届机械技能大赛了,冠军奖金有一千块呢!”

陈阳抬起头,眼里闪过一丝兴奋:“真的?”

“真的,你看这报纸上写的。”

傅星把报纸递给他,“你技术这么好,肯定能拿冠军!”

陈阳看着报纸上的比赛信息,心里有些犹豫:“我才学了三个月,能行吗?”

“怎么不行?”

傅星拍着他的肩膀,“你比车间里那些老工人都厉害,我对你有信心。

我帮你报名,这段时间你好好准备,我给你当后勤。”

在傅星的鼓励下,陈阳报了名。

从那天起,他更加努力地学习技术,傅星则帮他收集各种比赛资料,还特意去图书馆借了《机械技能大赛指南》。

每天晚上,车间里的工人都走光了,陈阳还在练习拆装机床,傅星就坐在旁边的椅子上,一边看书一边陪着他。

月光透过窗户照进车间,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。

机床的轰鸣声早己停止,车间里安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。

陈阳专注地拆着机床,傅星静静地看着他,灯光下,陈阳的侧脸线条分明,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,眼神却异常坚定。

“累了吧,歇会儿。”

傅星递过一瓶水。

陈阳接过水喝了一口,抹了抹汗:“不累,一想到能拿冠军,我就浑身是劲。”

傅星笑了笑,没说话,只是默默地帮他把散落的零件整理好。

他知道,陈阳这么努力,不仅仅是为了那一千块奖金,更是为了证明自己,为了在这座城市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。

比赛前两周,陈阳在练习修复一台老式铣床的变速箱时卡了壳。

那台铣床用了快十年,变速箱里的齿轮磨损严重,齿牙间的间隙忽大忽小,他反复调试了三天,组装后机床运转还是有异响。

晚上回宿舍,他对着拆开的齿轮发呆,傅星端着刚热好的粥走进来,看到他愁眉苦脸的样子,放下粥凑过去看:“是齿轮啮合的问题?”

陈阳点点头:“王师傅说这种老齿轮磨损不均匀,得算精准的间隙补偿值,但我总也算不对。”

傅星拿起他的笔记本翻了翻,上面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和数据,突然指着其中一页:“你看这里,上次王师傅教的‘阶梯式补偿法’,是不是能试试?

按齿轮磨损程度分区域算补偿值。”

陈阳眼睛一亮,拍了下大腿:“对啊!

我怎么没想到!”

他连夜回车间,按傅星说的方法重新测量计算,把磨损最严重的齿段补偿值加大,轻微磨损的地方减小,折腾到后半夜,终于让铣床平稳运转起来。

第二天王师傅来检查,听着铣床均匀的运转声,难得夸了句:“这脑子转得够快,比我年轻时强。”

比赛的消息在厂里传开后,车间里的老工人李师傅总爱打趣陈阳:“小陈啊,别白费力气了,那比赛都是给大厂的技术员准备的,咱们这种小厂的学徒凑啥热闹?”

陈阳每次都只是笑笑,手上的活却没停。

傅星私下里跟他说:“李师傅是觉得自己当年没机会参加,心里有点别扭,别往心里去。”

陈阳摇摇头:“我不是为了跟谁比,就是想试试自己到底能行不。”

傅星这边也没闲着,他在核对第三季度采购账时,发现厂里从老供应商那里进的轴承价格比市场均价高了近三成。

他拿着报价单去找采购科的老张,老张支支吾吾地说:“老熟人了,价格贵点但质量有保证。”

傅星不放心,趁周末跑了趟华强北的机械配件市场,拿着轴承样品问了五家店,发现有两家的同型号轴承精度达标,价格却便宜西成。

他把比价表和检测报告拿给厂长时,厂长皱着眉说:“换供应商风险大,万一质量出问题怎么办?”

傅星早有准备,拿出陈阳修复零件的记录:“厂长您看,陈阳修复的零件精度都能达到新机标准,就算新轴承有点小问题,咱们自己也能修。

而且按每月的采购量,换供应商一年能省五千多块。”

厂长盯着报表算了半天,最终拍板:“先订一批试试,你跟着陈阳一起把关质量。”

比赛前三天,陈阳突然发起高烧,浑身烫得厉害,傅星请了半天假,跑遍附近的诊所给他拿药,又在宿舍用小炉子煮姜汤。

陈阳躺在床上迷迷糊糊的,嘴里还念叨着比赛流程,傅星坐在床边给他擦额头,轻声说:“放心,我把比赛实操的步骤都写在纸上了,你好好休息,身体好了才能拿冠军。”

比赛当天清晨,陈阳的烧退了些,傅星骑着从工友那借的自行车,载着他往赛场赶。

路上风很大,傅星蹬得满头大汗,陈阳坐在后座,把外套脱下来披在他肩上:“慢点骑,别累着。”

傅星回头笑了笑:“放心,保证准时到。”

赛场设在一家大型机械厂的车间里,来自全市的五十多个选手正在签到。

陈阳看到不少穿着整齐工装的技术员,胸前挂着“XX机床厂”的牌子,心里难免有点紧张。

傅星把他拉到角落,塞给他一个布包:“里面是你常用的工具,我按比赛要求检查过了,没违规。

还有这个。”

他拿出一张折叠的纸,上面是他熬夜整理的常见故障排除流程图,“别慌,就跟平时在车间练习一样。”

理论考试考了两个小时,陈阳答得很顺,很多题目都是他平时在手册上看过的,还有几道关于零件修复成本核算的题,正好用上傅星教他的记账方法。

实操环节是现场修复一台故障车床,要求在三小时内找出问题并修复,评委实时打分。

陈阳抽到的车床故障是“进给量不均匀”,他深吸一口气,按照平时的步骤先断电检查,很快发现是进给箱里的蜗杆磨损和轴承松动。

他沉着地拆卸零件,动作比平时练习时还要稳。

拆到一半,旁边的选手不小心碰掉了他的扳手,工具滚到了机床底下。

陈阳没慌,从傅星准备的工具包里拿出备用扳手,继续操作。

中途评委走过来观察,看到他在零件上做的标记清晰规范,低声跟旁边的人说了句:“这学徒基本功挺扎实。”

最后半小时,他开始组装调试,当车床刀架平稳地移动,进给量均匀无误时,他看了眼墙上的钟,刚好提前十分钟完成。

走出赛场时,傅星正踮着脚在门口张望,看到他出来赶紧跑过去:“怎么样?”

陈阳咧嘴一笑:“应该……没给你丢人。”

一周后比赛结果公布,陈阳拿了冠军。

厂长特意在厂里开了表彰会,把红彤彤的奖状贴在宣传栏最显眼的地方,还给他发了一千块奖金。

陈阳把奖金分成两半,一半塞给傅星:“没有你帮我查资料、记流程,我肯定拿不到。”

傅星把钱推回去:“这是你的本事,我要了算啥?

不过……”他话锋一转,“咱们可以用这钱买台二手台钻,你修零件时能省不少力。”

陈阳眼睛一亮:“好主意!”

两人周末去旧货市场淘了台八成新的台钻,抬回宿舍时,工友们都围过来看热闹。

李师傅摸着台钻感叹:“行啊小陈,这下修零件更顺手了。”

陈阳笑着递给他一根烟:“以后还得请李师傅多指点。”

李师傅接过烟,难得没打趣他,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。

那天晚上,两人坐在宿舍门口的台阶上,看着天上的星星,傅星拿出成人高考的报名表:“我报了会计专业,下个月考试。”

陈阳惊讶地看着他:“你真要考啊?”

傅星点点头:“多学点总没错,以后厂里的账能算得更细,说不定还能帮你搞零件成本分析。”

陈阳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:“我也报了夜校的机械制图班,下周开课。”

傅星笑起来,眼里的光比星星还亮:“那咱们以后晚上都有课了。”

陈阳也笑了,他低头看着手里的冠军奖状,又看了看傅星手里的报名表,突然觉得,这座曾经让他感到陌生的城市,因为有了身边这个人,有了机床转动的声响和账本翻动的沙沙声,变得格外温暖起来。

他们的梦想,就像车间里重新运转的机床,在汗水的浇灌下,正一点点变得清晰而有力。

>>> 戳我直接看全本<<<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