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 从善良淳朴的邻居夫妇下手
最后在天际线处淡成一片朦胧的粉。
张可粒扒着三楼的窗台。
目光牢牢锁着楼下那个匆匆掠过的蓝白身影。
江泽屿的脚步比一个月前快了许多。
背上的书包鼓得像塞满了砖头。
校服领口沾着淡淡的粉笔灰。
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濡湿,贴在冷白的皮肤上,眉宇间凝着挥之不去的倦意。
却依旧脊背挺首。
像株被风雨压弯却不肯折腰的小白杨,透着少年人独有的韧劲。
距离高考只剩两个月,这阵子他愈发早出晚归。
清晨六点不到,江泽屿就背着书包,迎着微凉的晨风出门。
晚上十点多,小区里大多人家都熄了灯,才能看到他拖着疲惫的身影回来。
手里偶尔攥着没吃完的面包,脚步放得极轻,像是怕惊扰了邻居。
系统提示:目标江泽屿高考倒计时62天,敏感时期建议迂回策略。
亲属关系为核心突破口,避免首接打扰引发反感。
张可粒可不傻,混社会九年,最懂“识时务者为俊杰”的道理。
这节骨眼上凑上去,万一被江泽屿的爸妈当成带坏儿子的坏女人,那之前到手的500块奖金就成了沉没成本。
后续的富婆梦更是无从谈起。
她的优势明摆着:她和江泽屿一家是楼上楼下的邻居。
低头不见抬头见。
这层天然的亲近感,是那些只能在小区门口徘徊、连跟江泽屿说句话都要鼓足勇气的小女生比不了的。
更重要的是,她早就摸透了长辈的心思:懂事、嘴甜、眼里有活。
再加上恰到好处的分寸感,比任何花里胡哨的套路都管用。
机会来得比预想中更快。
隔天早上七点,张可粒特意掐着时间下楼买早餐。
刚走到单元门口,就看到江妈妈提着菜篮子往外走。
篮子里躺着一把带着露水的油麦菜和几个红彤彤的西红柿。
江妈妈眉头微蹙,脸上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愁容,像是在琢磨什么烦心事。
“阿姨,早啊!”
张可粒立刻扬起笑容,两颗小虎牙露出来,显得格外讨喜,语气热络却不越界,“这菜看着真新鲜,是刚从早市挑的吧?”
江妈妈愣了一下,随即认出了她,脸上的愁容淡了些,温和地笑了:“是可粒啊,早!
正要去菜市场呢,想给我家屿屿买点排骨炖汤。
他最近复习累,每天只睡几个小时,可又怕炖得太油腻他不爱喝。”
“炖排骨好啊,营养又滋补!”
张可粒快步走过去,很自然地接过江妈妈手里的菜篮子。
指尖碰到篮子把手时特意放轻了力度,不让对方觉得她在抢活干。
“阿姨,我帮你提吧,菜市场人多挤得慌,你一个人提着沉。
我正好也要买早餐,顺路陪你走一趟,还能给你搭个手。”
江妈妈客气了两句,见她态度真诚,眼里没有丝毫敷衍,也就顺势应了:“那麻烦你了,可粒。
这孩子也真是,天天学到后半夜,我看着都心疼,想劝他早点睡,又怕耽误他复习,只能在饮食上多下点功夫。”
“高三都这样,拼的就是最后这把劲。”
张可粒一边走,一边顺着她的话往下说,语气里满是共情。
“我以前有个同事,她儿子高考那阵子,习题册堆得比人还高,也是天天熬到后半夜。
熬过去就好了,等考上理想的大学,就彻底松快了。
阿姨你别担心,江泽屿看着就聪明又踏实,肯定能考个好大学。”
“借你吉言了。”
江妈妈笑得眉眼弯弯,话匣子彻底打开了。
“他从小就懂事,学习上从来不用我们操心,就是性子太闷,不爱说话。
问他在学校过得怎么样,他也只说‘挺好的’,我都不知道他跟同学处得怎么样,有没有人欺负他。”
“闷点好,心思能全放在学习上。”
不然以他的长相,估计己经早恋几回了。
张可粒拎着菜篮子,脚步轻快。
“现在的小孩心思多,今天闹矛盾明天攀比,反而分心。
再说男生成熟得晚,等上了大学,见识多了,自然就开朗了。”
两人一路走到菜市场。
刚进门就被嘈杂的叫卖声、讨价还价声包围。
新鲜蔬菜的清香混着肉摊的油腻味,透着鲜活的市井气息。
张可粒熟门熟路地领着江妈妈走到一家肉摊前。
摊主是个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,见了张可粒就笑着打招呼:“小姑娘,又来买肉啊?”
“王师傅,今天排骨新鲜吗?”
张可粒笑着回应,转头对江妈妈说,“阿姨,这家排骨我买过好几次,肉质新鲜还没多少筋膜,炖出来香得很,还不塞牙。”
她说着,手指灵活地翻看着案板上的排骨。
“你看这种带软骨的,炖烂了又香又糯,江泽屿咬着不费劲,复习间隙吃两口,还不耽误看书。”
江妈妈凑过去一看,果然如张可粒所说。
那些带软骨的排骨色泽鲜亮,肉质紧实。
王师傅见张可粒会挑,又会说话,首接给了个优惠价:“老江家的,你这邻居比亲闺女还贴心!
给你按28一斤,别人都卖30的。”
买完排骨,江妈妈又想买点水果。
张可粒又帮着选了些甜度高、好消化的草莓和蓝莓:“这些不用削皮,洗干净就能吃,补充维生素还润嗓子,江泽屿天天背书做题,肯定经常口干舌燥。”
分开时,江妈妈拉着她的手,语气真切:“可粒啊,你这孩子真是热心肠,以后有空常来家里坐坐,阿姨给你做好吃的。”
张可粒心里门清,这只是长辈的客套话,但还是笑得一脸真诚:“好啊阿姨,等江泽屿考完试,我一定来蹭饭!
您可别嫌我吃得多。”
系统提示:与目标亲属(江泽屿母亲)建立初步友好关系,奖励奖金300元,积分+3,当前积分:0。
手机震动的瞬间,张可粒眼底闪过一丝狡黠。
第一步,稳了。
之后的日子,张可粒总能“恰到好处”地偶遇江妈妈。
傍晚在小区楼下散步,江妈妈手里提着刚从顶楼的李奶奶家摘的青菜,非要塞一把给她:“可粒,拿着回去清炒,比菜市场买的嫩多了,没打农药。”
张可粒接过来道谢,隔天就从超市买了袋进口坚果送过去:“阿姨,这坚果脆得很,你看电视的时候吃,补补脑子。”
周末去超市买菜,两人推着购物车在生鲜区碰头。
江妈妈纠结着买哪种鱼给江泽屿补身体。
张可粒就帮着分析:“买鲈鱼吧,刺少肉嫩,清蒸最有营养,还不腻,复习压力大的人吃这个好消化。”
江妈妈听了她的建议,买了条鲈鱼,回家清蒸后特意给张可粒端了小半碗上来:“可粒,尝尝阿姨的手艺,屿屿说好吃得很。”